“微信收款411元”“收款59元”……暑假期间,北京一家“谷子店”里支付到账的收款提示音不断响起,一群穿着校服、背着书包的中学生到收银台前熟练地掏出手机结账,然后撕开包装。转眼间,该店一盒某动漫的盲抽“吧唧”(二次元术语,即徽章,音译自badge)就售空了。
“谷子”是英语goods的音译,涵盖种类广泛,包括“吧唧”、钥匙扣、挂件、卡片、拍立得、玩偶等制品,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漫画、动漫、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。
近期,“初高中生买谷子”的话题屡登热榜。那么,为何青少年热衷“买谷子”?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文化现象?
湖北国泰心理研究院院长杜洺君告诉记者,她的孩子也喜欢购买“谷子”。在她看来,“买谷子”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,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进行的一种个人探索,如果理性购买,无可厚非。“家长最重要的是做好正确引导,跟孩子讨论每次能购买多少,对标准、金额、间隔和总量做好控制。此外,在多元文化背景下,家长也可以学着欣赏孩子们的爱好,在理解中与孩子建立共同话题,进而引导孩子正确地发现美、欣赏美。”青少年愿意为二次元产品买单,是受市场影响的经济行为,更是文化力量的较量。她表示,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榜样,这也是一种心理需求。他们需要不断看到榜样,再结合自身,逐渐确定自我的理想和目标,在模仿和思考中形成人格、养成性情。因此,在教育中,应当充分利用青年亚文化中的积极元素,增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,树立时代榜样,以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。
文章来源:央广网